巡礼“十三五” | 内分泌内科:搭建高水平临床和科研平台,建设一流水平的亚专科集群

2020-12-09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过去五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医院建设和社会服务各方面取得瞩目成绩,我们特别策划巡礼“十三五”系列报道,本期推出《内分泌内科:搭建高水平临床和科研平台,建设一流水平亚专科集群》。

    软硬结合、夯实基础
    搭建高水平临床和科研平台

    十三五期间,内分泌科在“硬件”、“软件”两方面建设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硬件设施方面,十三五期间,内分泌科完成了病区扩建以及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建设,使住院患者收治能力提升40%以上,并实现门诊患者一站式和一体化标准管理,同时开始建立患者大数据库,为十四五实现精准化治疗和信息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在学科带头人肖海鹏教授、科室主任李延兵教授带领下,全科成员精诚团结、努力拼搏,使学科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巩固。
 

学科带头人肖海鹏教授带领团队在查房


    十三五期间,科室复旦大学专科排名连续5年保持排名前9,北京大学临床学科评估中专科排名第6。
    在学科建设方面,获得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计划(2018年,1181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年,500万元)、医院“三个三”工程团队建设项目在内的各级科研平台和各类横向经费支持,累计科研项目经费逾5000万元
    科室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教授作为客座教授,如香港中文大学陈重娥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付茂教授、美国布朗大学刘思敏教授等,多名科室成员也赴国外知名大学进修学习交流,如霍梓君赴美国德州大学、万学思赴美国马里兰大学、黄知敏赴美国西南医学中心、李海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等。

聘请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创所主任陈重娥教授为客座教授


    科室引进了14名博士后优秀人才,逐渐形成了层次鲜明、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科研水平获得了很大提升,十三五期间,发表SCI论著6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20分以上1篇,5分以上达10余篇。

我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合作团队


    优势突出、全面发展
    建设一流水平亚专科集群

    内分泌科经过多年建设,逐渐形成了糖尿病和甲状腺亚专科作为核心、肾上腺、垂体及少见病亚专科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
 

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启动


    糖尿病亚专科特色为2型糖尿病的早期强化治疗逆转病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十三五期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的支持下,科室致力于早期强化治疗的路径拓展、规范化和社区推广,系列成果改变了我国指南新诊断2型糖尿病诊治的标准化路径。
    科室牵头与60余家单位一起,成立了胰岛素强化治疗联盟,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不断推动2型糖尿病诊治模式的变革。甲状腺亚专科充分利用了本院在区域的影响力和大样本的队列,在甲状腺癌的分子标志物鉴定、预后的精准预测和精准治疗、甲状腺结节的规范处理以及甲亢眼病的机制和新疗法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仅此领域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余项。
 

垂体疾病多学科团队


    肾上腺亚专科和垂体亚专科则依托我院的高水平综合平台,探索了疑难病例的多学科合作模式,与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影像科、介入科等相关科室每周开展常态化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实现了患者的联合诊治和规范随诊。
    亚专科还与相关科室一起,建立了标准化岩下窦采血(神经外科)、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放射介入科)等新检查技术,成功率居国内前列;并与超声科及放射科合作开展了复杂内分泌肿瘤的介入治疗,科室也成为华南地区内分泌疑难疾病诊治中心。

    立足湾区,放眼世界
    发出开放合作时代之音

    内分泌内科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努力开展对外交流,积极提升自身的影响力。科室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大湾区(广东)内分泌代谢病国际高峰论坛,邀请了来自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英国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在国内外产生反响。
    科室还与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合作,引进美国内分泌专科医师培训系统,在广东省内推进内分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英国牛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均开展了科研合作。十三五期间,科室的影响力走出了华南地区,在开放与合作中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内分泌内科)
 

2019年大湾区(广东)内分泌代谢病国际高峰论坛举行